摘要:1月15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北京市代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在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方面,报告提出巩固提升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成果,将4万名农村就业劳动力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蔡海龙告诉新京...
1月15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北京市代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在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方面,报告提出巩固提升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成果,将4万名农村就业劳动力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蔡海龙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意味着在农村劳动力获得稳定收入和保障的同时,城乡融合正被进一步推动,在全国农业农村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北京站在了排头兵的位置。
到2025年 北京农村劳动力基本纳入城镇保险
在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有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及着力提升民生福祉的部分,报告指出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巩固提升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成果,将4万名农村就业劳动力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这不是农村劳动力纳入城镇职工保险体系计划第一次进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在去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就曾提出支持农民就业创业,实现5万名就业农村劳动力纳入城镇职工保险体系,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而根据2021年8月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则明确力争到2025年,北京实现全市就业农村劳动力基本纳入城镇职工保险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1月,北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管理服务的通知》,其中提到北京将推广社会保障卡应用,会将社会保障卡作为农村劳动力办理求职登记、转移就业登记、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的主要凭证,逐步取消《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
北京正在尝试逐渐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蔡海龙认为,将农村就业劳动力纳入城镇职工社保,意味着北京正在尝试逐渐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
蔡海龙称,在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有两个很重要的任务,“一个是促进城乡包括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双向流动,另一个,就是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他提到,农村就业劳动力纳入城镇职工社保后,会更好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不再需要通过从前的转移就业登记政策,获得城镇社保卡后即可完全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就业,“本质上,这就是在推进要素的流动。”
另一方面,蔡海龙提到,这也会推动现有公共服务等资源分布不均局面的改变,“让农村的劳动力获得城镇保险,实际上是让劳动力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镇,都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这就是对公共资源均等化的体现。”但同时,他也特别提到,政策制度上将农村劳动力纳入到和城镇职工统一的框架上,或许并不意味着二者在短时间内享受到的社会保障是完全一样的,“毕竟城镇职工的保险基数也是会分成几档,但社会保障逐步看齐这会是未来的大方向。”
蔡海龙说,这一举措不单单惠及农村劳动力,当推动城乡融合选择以人为核心,城乡二元结构也将逐渐被打破。
事实上,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021年,北京的城镇化率为87.50%,本身已经排在全国前列。在蔡海龙看来,在这样的基础上,北京的农村劳动力数量相对较少,将农村就业劳动力纳入城镇职工社保,城市的负担也会相对较轻。
“我国在乡村振兴、逐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部分省市,走在前列,北京目前就是站在了排头兵的位置。”蔡海龙说。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唐峥 校对 赵琳